2014-09-24 09:33:00 来源:本站原创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于6月23、24日在天津国土资源与城市建设学院进行,我校代表陕西省参加了该项目的比赛,经过三个分赛项的角逐最终取得了大赛三等奖。
作为指导教师,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该项目的比赛,第一次是在2012年,同样也取得了三等奖。时隔两年后的现在,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令我感到惭愧和遗憾。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中,为什么我们无法突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客观条件来讲,我们学校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一赛项,并从各个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主管项目的顾副校长赛前曾多次与参赛学生座谈,及时了解情况并鼓励大家刻苦训练,为解决训练场地问题顾副校长亲自与陕铁院领导协调,使我们得到了赴铁院集训的机会,从而根本的解决了场地问题;负责该项目的中层领导米易老师和南博老师亦是时时刻刻关心训练情况,为我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他们的努力最终保证了整个国赛集训顺利完成。在这里我由衷的感谢他们!
从参赛学生的情况来看,本次参加国赛集训的学生共8名,其中五年制学生6名、初中专学生2名,年龄为17岁~19岁,均为大土木工程专业内学生。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学生均具备较高的自觉性和训练热情,能够不畏困难、刻苦训练,我认为他们无论是否取得成绩都是我们建材学校的骄傲,作为他们指导老师我深感安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本届比赛中我们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呢?通过对整场比赛观察以及日常训练时对学生状态和训练效果的了解,我得出了以下结论。我认为正是这些因素制约着我们在国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学生的资质和基本素质,根据历届国赛规程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出,在全国范围的比赛中,较量的往往不是完成某个单纯任务或竞赛项目的能力,而是综合考察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具体就测量项目来说,单纯的完成闭合路线三级导线的观测和内业计算以及闭合路线四等水准测量任务对于大多数参赛队来说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都能够达到要求,那么又凭什么脱颖而出呢?这就要靠参赛选手所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例如,心算能力、书写能力、记忆力、心理素质等,而这些能力在短期的训练中很难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以我校本届学生集训的训练效果来看正体现出了这些问题。自5月28日我校测量小组铁院集训结束后至6月18日的第三训练阶段,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反而在精度和速度上顾此失彼。虽然几经调整但效果仍不理想。究其根本,正是这些基本能力限制了学生的进步。
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从选材着手,挑选资质良好的学生参加集训,考虑指导教师对学生情况很难全面真实的了解,可以请班主任老师代为推荐本班素质良好的学生。具体实施办法可由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在兴趣小组活动前,将本项目选材要求以书面形式报送至班主任处,由班主任根据要求进行推荐,凡班主任推荐的学生,指导教师应重点培养和关注,其余同学可自由报名参加。
(2)从训练着手,在兴趣小组阶段就应更加重视基本能力的养成和评比。在训练初期就应该安排一定比例基本能力训练,例如速算、速记和书法。
(3)从竞赛着手,建议将技能比赛作为我校学生课余活动的常规项目,定期举行校级技能大赛。我们有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科普知识竞答赛,那么也可以组织技能大赛,这样既可以使我们的参赛选手得到更多的实战锻炼,以增强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可以增强全校师生努力学习、苦练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
其次,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和补充,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向校领导检讨,正是我在以前的训练中没有足够重视这一问题,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挥。以前,我总是认为理论部分应放在最后,可便于学生记忆(理论部分考试有题库,原题抽选考试),而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于理论”这一定律。如果学生在“不明白、不理解”的状态下去训练,其结果就是教师怎么要求,学生就怎么做,很难具备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能力,而这一点将大大限制其技能水平的提高。
要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指导教师我首先应在训练方案中进行调整:
(1)将竞赛项目所需理论知识和规范要求汇编成册,便于学生查找学习。
(2)将理论部分知识的讲授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展开同步,分别占总训练课时的1/3和2/3。
(3)在技能训练中反复出现问题的方面,强化理论指导和分析。务必使学生明确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相信这样调整训练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和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注重选手梯队的形成和指导教师的培训,经全国大赛期间与各省指导教师的交流,发现屡获优胜的参赛队,其队员往往比赛经验较为丰富,很多选手都不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而其指导老师也是测绘专业教师,这些问题也是急需我们调整和解决的问题。关于参赛选手梯队的问题,在本届训练中,我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有三名学生明年可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但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继续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我校现在5年制连读学生数百名,在校时间较长,可重点在一年级学生中选拔集训对象。
(2)建立学生“传帮带”体制,具体做法可邀请历届参赛学生定期为测量兴趣小组指导并讲述参赛经历,由高一级学生辅助指导第一级的学生,定期组织交流和讨论。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训指导教师,培训项目主要为测量专业知识和仪器维修。
这样既可节约训练经费,又可提高训练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弥补我校测量专业暂无实训教师和仪器维修保养员的问题。
大赛虽然结束了,但值得我反思和总结的问题还有很多,我把它们和所获奖项一并从天津带回学校,我深知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在比赛中暴漏出的问题远比所获得成绩要更重要、更珍贵,所以只有认真总结,不断修正,才有可能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也将成为我校测量小组下一阶段的追求和理想。
基建办 富光伟
责任编辑 吴 迪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