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06-19 14:44:35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45898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66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全日制)

四、职业面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和机电设备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保员、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员,测绘员、制图员、机械加工员等工作。主要职业领域及职业岗位如下:

表1  专门化方向及职业岗位(群)

序号

专门化方向

职业岗位(群)

职业资格证书

1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机电设备操作

钳工、维修电工、车工、焊工、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1+X证、工业机器人1+X证

 

2

机电设备维修与保养

机电设备维保员

2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3

机械设计及制造

测绘员、制图员、机械加工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电设备及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服务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电设备及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人才规格:

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如下:

知识目标

(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零件图(成图技术)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夹具、量具、辅具的能力;(2)有机械图和电气图的基本表达能力;

(3)具有对机电设备中常用元气件的应用和安装,并能根据设备要求选择元器件的能力;

(4)掌握机电一体化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一般方法,具备对简单机电一体化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 军事训练

课程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通过军事训练教学提升青少年学生国防素养,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爱党爱国爱军情怀,培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内容:含必训内容和选训内容。严格落实《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进行有关军事知识、军事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学习人民军队、现代国防、军兵种知识、队列动作等。

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与军事实践等有机结合,按照教学内容要求进行科学施训施教。加强各教学训练内容之间的衔接,针对不同对象合理编组、因人施训,努力提高军事训练教学整体水平。通过组织军事知识和技能竞赛、现地参观、军事训练营等活动,丰富学生军事训练方式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课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五个单元。

教学要求:应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传统德育教学的局限,带领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推进实践教学的实施,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

3.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立足客观实际,辩证看问题,实践出真知,坚持唯物史观。

教学要求: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4.职业道德与法治

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通过对礼仪、道德、职业道德、相关重要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主要内容: 习礼仪、讲文明;知荣辱、有道德;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要求:

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应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传统德育教学的局限,带领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推进实践教学的实施,在实践中拓展能力。

5.经济政治与社会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学会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主要内容: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6. 国家安全教育

课程目标:落实宪法和国家安全法的精神,闻释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阐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主要内容: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国家安全意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要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理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懂得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能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情感;能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规定,学会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突发安全事件的方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不做有损国家安全的事,敢于同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7.劳动教育

课程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主要内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

教学要求:理论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实践中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8. 语文

课程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秀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主要内容:1)语感与语言习得2) 中外文学作品选读3)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4)古代诗文选读5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7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教学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9.历史

课程目标为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基本知识,对中化文明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主要内容:三个通史模块,主要讲述从史前时期到今天以来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依据事实与史料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探寻历史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10.数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与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

教学要求:教学遵循数学教育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发展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按照课程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完成课程任务。

11.物理

课程目标:了解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品质;

主要内容:运动与力;功和能;热现象及能量守恒: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直流电及其应用;电与磁及其应用;光现象及其应用;核能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撰写报告;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作用,优化教学过程。

12.英语

课程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目标包括职业语言沟通目标;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跨文化理解目标和自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人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三大主题;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文体;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等要素;中外文化知识和职场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策略。

课程要求: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开展活动导向教学;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应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3.体育

课程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校和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能力;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环境条件、季节气候特点等方面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年、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及考核项目与标准,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14.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计算机方面的第一层次课程,是后续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类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旨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基本操作和应用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5.公共艺术(音乐)

课程目标:引领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提高大家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主要内容: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的基本形式、风格、特点、基本常识、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既着眼于学生现有经验,又着眼于学生兴趣爱好,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胸怀,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表2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备注

1

军事训练

56

按国家标准执行

2

职业生涯规划

36

按国家标准执行

3

职业道德与法律

36

按国家标准执行

4

哲学与人生

36

按国家标准执行

5

政治经济与社会

36

按国家标准执行

6

国家安全教育

36

按国家标准执行

7

语文

170

按国家标准执行

8

数学

136

按国家标准执行

9

英语

136

按国家标准执行

10

历史

32

按国家标准执行

11

物理

64

按国家标准执行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

68

按国家标准执行

13

体育与健康

132(40)

按国家标准执行

(40学时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

14

艺术(美术或音乐)

34

按国家标准执行

15

劳动教育

32

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专业核心课程

1.机械制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技

术测量工具、拆卸工具等能力;具有正确使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等手册的能力;具有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构思的初步能力;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主要内容:平板状零件、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叉架类零件、标准件、装配体图样识图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常见机械零件的识图能力和简单零件的测绘能力。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原则。以常用零件为教学载体,以情境任务为学习训练载体,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测绘和团结协作等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2.CAD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通过该系列学习情境的学习,掌握机械图的绘图规则及表达方法,使学生运用AutoCAD软件,掌握轴类、盘套类、叉架类、箱体类等典型机械零件的绘制方法,完成图样。

主要内容:平板状零件、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叉架类零件、标准件、装配体图样识图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常见机械零件的识图能力和简单零件的测绘能力。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境任务为学习训练载体,培养学生用CAD软件进行读图、绘图、测绘和团结协作等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3.电工技术与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通过该系列学习情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电路连接、电动机控制、电子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安全规范连接电路与故障检修的能力、常用元器件识别和应用能力、正确安装电器控制线路与故障检修的能力,基本电子元件的识别与使用能力。

主要内容:连接并测试白炽灯照明电路、安装室内照明电路、分析直流电路;学习正弦交流电、连接并测试日光灯、给用电器配电源、测试变压器;连接并测量三相电路;连接电动机控制电路;组装并测试直流稳压电源;连接并测试放大器;连接计数、译码、显示电路;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正反转运转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演练、项目教学法、引导文,角色份演、模拟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4.机械加工实训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选用典型机械零件的材料;正确认识与选用常用刀具与夹具、并用普通机床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普通机床加工机械零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检测零件的能力。

主要内容:销钉制作;台阶轴加工;输出轴加工;摇手柄加工;螺栓车削;机床量块加工;机床垫铁加工;麻花钻加工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淡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注重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实用性、技术性和综合素质的复合性;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5.电子技术与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通过该系列学习情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动机控制、电子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安全规范连接电路与故障检修的能力、常用元器件识别和应用能力、基本电子元件的识别与使用能力。

主要内容:分析直流电路;学习正弦交流电、连接并测试日光灯、给用电器配电源、测试变压器;连接并测量三相电路;连接电动机控制电路;组装并测试直流稳压电源;连接并测试放大器;连接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演练、项目教学法、引导文,角色份演、模拟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6.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系列学习情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运动基本程序编写、工业机器人I/O信号创建基本方式;工业机器人I/O通信基本原理;通过工业机器人码垛站、工业机器人搬运站、工业机器人焊接站等一些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使用、调试、维护机器人设备的能力。

主要内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熟悉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及编程方式。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应用、信号逻辑编写、程序逻辑编写。

教学要求: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任务引导法、现场教学、实物演练、项目教学法、角色份演、模拟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7.数控设备操作与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指令及使用方法,并能够使用数控仿真软件验证数控加工程序,掌握零件的车削加工和精度检测的方法,能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并进行数控编程的实践应用,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零件加工问题。

主要内容: 数控车床的认知与操作;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槽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螺纹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套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组合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成型面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教学要求: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任务引导法、现场教学、实物演练、项目教学法、角色份演、模拟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8.液压与气压技术及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液压传动方式为主线,围绕液压传动的四部分组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元件到总体回路,从基本认知到实施完成回路系统设计、连接、调试维护等技能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液压系统的回路设计、连接及调试维护能力。最后采用实物展示教学、现场操作演示教学等教学手段,结合典型案例完成机械设备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与维修项目,使学生完成对液压与气压系统的认识。

主要内容:液压千斤顶;磨床工作台往复运动的控制;压力机压合运动的压力控制;机床动力滑台进给运动的速度控制;搬运机械手的顺序动作回路;MES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认识;公共汽车自动门气压控制;气动机械手气压控制。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任务引导法、现场教学、实物演练、项目教学法、角色份演、模拟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9.PLC与传感检测技术

课程目标:本课程根据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课程培养目标,介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传感器原理和应用技能。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选取典型项目,突出应用部分以实训或动手制作的形式出现,使学生了解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对常见传感器的性能进行分析。

主要内容:PLC编程;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显电子秤测力;热电偶传感器测温;霍尔传感器测电动机的转速;电容式传感器测量液位;气敏传感器检测酒精浓度;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机器人传感器。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采用任务引导法、现场教学、实物演练、项目教学法、角色份演、模拟仿真实训等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10.电气控制技术与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项目教学为基点,反复训练,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气设备的安装能力、元器件识别和应用能力、故障检修和设备维护能力,电气控制系统的简单设计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纪律等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主要内容:电动机控制电路;设备运行中的灯光,报警显示;典型电气控制电路及其PLC实现;PLC在液压与气压传动中的应用;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教学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11.机械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方法。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联接和轴系零部件、机械环保与安全防护等工程类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日常教学中将综合应用各先修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知识相结合,分析、研究机械中的常见机构和一般工作条件下的常用参数范围内的通用零部件的受力、强度条件、零件选材、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基本维护等共性问题。

教学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12.测绘与建模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熟练操作CAD软件;能合理选择量具;能绘制零件图;能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

主要内容:项目一走进CAD成图技术;项目二 减速器轴系零件的测绘与建模;项目三盘类零件的测绘与建模;项目四叉架类零件的测绘与建模;项目五箱体类零件的测绘与建模;项目六部件的装配。

教学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训内容不少于50%;在教学中注意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三)专业选修课

  1.CAXA绘图;

2.工业机器人运维;

  3.施耐德电气控制与低压电器设备;

4. 其他。

(四)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实习训练课程,集钳工实训、认识实习、机械加工实训等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五)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的类别、使用和生产过程,提高对机电技术的认识,开阔视野;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社会认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周为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26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26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2,不低于1000学时。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2,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实训。校内实训、企业特色技能课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安排企业师傅入校进行学习指导培训,主要安排在学期内分阶段完成;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基地完成实习任务。

(一)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3   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年

学期

入学教育军训

军事训练

课程

教学

专业技

能实训

顶岗

实习

机动

寒暑放假

成绩

考核

毕业

教学周

合计

1

提前一周

1

16

1


1

4

1

20

24

2



17

1


1

8

1

20

28

3



17

1


1

4

1

20

24

4



18



1

8

1

20

28

5



17

1


1

4

1

20

24

6





17

2

8

1

20

28

总计


1

6

66

40


36

5

100

156

(二)教学学时比例

表4  教学学时比例

项目

学时数

百分比(%)

公共基础课程

1412

51

专业技能课

专业基础课程

340

12

专业核心课程

1022

37

总计

2774

100

 

(三)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表5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安排

考试

学期

考查

学期

职业资格证书

合计

实验

实习

讨论

调查

练习

机动

16周

17周

17周

18周

17周

18周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2

20


12


2







1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4

24


10



2






2


3

哲学与人生

34

24


10




2





3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34

24


10





2




4


5

国家安全教育

34

24


10






2



5


6

语文

236

200


36


4

2

2

2

4


1-5



7

数学

236

200


36


4

2

2

2

4


1-5



8

英语

236

200


36


4

2

2

2

4


1-5



9

历史

66

56


10


2

2








10

物理

64

50

14



4









11

信息技术

98

50


48


4

2






1,2


12

体育与健康

170

70


100


2

2

2

2

2



1-5


13

艺术(美术或音乐)

34

28


6



2






2



劳动教育






每学期4学时





合计

1308





26

16

10

10

16





专业课程

14

机械制图

68

34

34




4






2


16

电工电子技术

68

34

34





4




3



17

机械基础

68

34

34





4




3




CAD技能训练

68

34

34





4








焊接技术

68

34

34





4







19

工业机器人应用

编程

72

36

36






4



4



20

测绘与建模

72

36

36






4



4



21

液压与气动技术

72

36

36






4



4



22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

72

36

36






4



4



23

专业综合(一)

68

34

34







4


5



24

专业综合(二)

68

34

34







4


5



25

文化基础课+实习

实训











4周




合计

764





0

4

16

16

8





综合实训

1

军事训练

52

52




2周









2

信息技术实训

26

26




1周










钳工实训

26






1周








3

认识实习

26







1周





3


8

机械加工实训

26









1周





9

顶岗实习

338










13周




合计

494














周学时






26

26

26

26

26

26




总学时(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一)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

 本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的实训室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名称及数量见下表6。

表6  实训室及设施设备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名称

数量(套)

1

 

钳工实训室

台虎钳、工作台   


钳工工具、常用刀具


通用量具


台式钻床      


摇臂钻床


砂轮机


平板、方箱


2

电工实训室

电工综合实验装置


万用表、双踪示波器等    


3

电子实训室

电子综合实训装置、电烙铁、烙铁架


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4

机械测绘实训室   

减速器实物或模型   


计算机及CAD软件


减速器或其他供拆装设备


机械零部件实物(螺纹连接、键连接、轴承、传动机构、联轴器等


机械、机构演示装置


通用拆装工具


5

气动与液压实训室

气动实训台及相关虚拟仿真软件  


液压实训台及相关虚拟仿真软件  


6

传感器检测实训室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装置   


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7

电气控制实训室

电动机、万用表、转速表


电气控制实验板


钳形电流表       


电气控制实训装置


8

PLC与变频器应用实训室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


通用变频器      


各种电气控制电路模板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9

维修电工实训室

万用表、转速表、钳形电流表、功率表、兆欧表


压线钳、组套工具、电锤、喷灯、弯管器


常用的低压电器   


电工操作台、教学网孔板、低压配电柜、照明控制箱、照明灯具、管件、桥架、电缆、固定卡件


模拟机床电气故障排除实训装置


10

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室

典型机床设备


各种装拆工具、量具及电工电子仪表


11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自动生产线生产线


装拆工具

12

机电一体化装调实训室

典型的机电设备、装拆工具


计算机


13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汇博机器人操作平台


仿真软件


示教盒


说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36人/班配置。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机电技术发展的特点,应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专业认知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实习,并能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按进程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二)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主要采用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重点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统编教材,整合活页式教材和职业技能考证教材。

   (2)信息化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努力,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体系,显著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三)教学方法

在学校专业实训室开展模块化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注重技术技能培养,进行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行模块化教学,加大机电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广泛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通过创设工作环境背景和学习情境,采取“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替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习评价

1.专业课程的评价

 专业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2)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通过期末考试或答辩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3)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性评价成绩、结果性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总体评价。

2.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

 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五)质量管理

成立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组织,组建教学质量督导小组,拟定短期和中长期教学质量控制计划,对教案、授课、实训(实习)、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命题阅卷、跟岗见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进行监控。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教学督导、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等多种渠道,了解教学工作信息,并将信息整理后反馈给有关单位、部门以及相关个人,并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方案和措施。教学评估与检查活动主要有:教学例会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观摩和评教、评学活动等。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具体如下:

1. 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2. 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入日常教学。

3. 由教务科和督导办进行教学、就业等全方位质量监控。

4. 由专业教学委员会监督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1.成绩要求:教学计划中所有理论、实践课程均达到及格以上。

2.技能要求:利用本专业所学知识,能够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保员、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员,测绘员、制图员、机械加工员等工作。

3.技能证书的要求:毕业时取得表1所列职业资格(岗位、中级)证书。在校期间,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还应达到一定的技能要求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十、附录

变更审批表

变更原因


变更内容


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

 

主    任: 

 

                                    年   月   日

专业部

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教务科

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主管校长

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教学工作

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扫一扫分享本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