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心得

2011-09-30 11:08:00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45898

  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实教材,帮助学生理解。 今天就这个主题浅谈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一、补充内容,培养情感

  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甚至意犹未尽,从而留下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出来。像《我的母亲》这篇散文表现的是“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仅靠读读,除了材料的叠加和平实的语言外,学生很难领悟更深的内容。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篇赞颂感怀母亲的散文,但他们并不是很能体味到作品中儿子痛悔、反哺的情感。因而在教读这一课时,适当地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人生经历和中国传统风俗,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作者心声,以帮助学生了解欣赏文章,并对文章中母亲这一形象有更深体悟。 

  二、注重引导,加深理解

   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构成。没有教师准确有序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欣赏只会是表面的,甚至会不着边际。如在教学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涉及景物描写的事物的理解只流于表象,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小屋为中心,首先用偏正短语谈谈自己对小屋的理解,比如“山之小屋”,为什么是“山之小屋”,此时山非山;再组成一个短语,如“梦幻的山之屋”,如梦似幻。用这样的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会明白文中的材料尽管看似很散,但是都统摄于“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这一主旨之中;就会明白文章的山水景物是“形”,文化内涵是“神”;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很明显了。 

  三、分析比较,体会方法

  比较出优劣,比较出真知。对小说这类篇幅长,包容量大的作品,适当的补充当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生活,但学生在好奇心满足后,只能记得几个场面、几个片段,整个文章的内容却不易把握。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项链》这一课文时,教师在作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即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将小说分为四部分并拟出小标题,以陪项链和识项链为重点,对比分析丢项链前后马蒂尔德从外貌、性格到心理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就小说末意味深长的结尾来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向我们展示的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宽容大度等人性之美。
 

  
王愿愿



扫一扫分享本页

分享